• 姓名: 张少军
  • 职称: 教授
  • 学位: 博士
  • 郑州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信息(张少军)

个人概况:

姓   名:张少军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2.1

籍   贯:甘肃省武威市

最高学历:工学博士

职   称:教授

从事专业:冶金工程,物理化学

社会兼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SAC/TC262/SC1委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镁合金分会理事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金属镁研发中心专家

通讯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邮政编码:450001

学习及工作简历:

1979.9~1983.7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热能工程专业读本科,获学士学位。

1983.9~1985.5 宁夏吴忠市锅炉厂从事工业锅炉设计开发,先后任技术员、技术科长。

1985.5~1992.3 宁夏吴忠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所从事技术检验及研究,先后任副所长、所长。先后被吴忠市政府、宁夏自治区劳动人事厅、宁夏自治区经贸委等授予“先进工作者”、“节能标兵”等称号。

1992.3 调入宁夏自治区科协所属宁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处级事业单位),先后任副总工程师、副主任、书记。在此期间,研究水介质真空相变及传热技术,申请真空锅炉等三项专利。

1993.1 为实现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受派(在职)创办国有参股宁夏三新技术有限公司(宁夏热工技术研究所)。依托真空锅炉等多项专利技术,三新公司逐步发展为在全国锅炉行业、石油加热炉行业和宁夏自治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集团——宁夏三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1993.1~2003.9 先后担(兼)任宁夏三新技术有限公司、三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三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集团党委书记等职。1994年12月晋升高级工程师。

1993~1994 先后承担宁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研究开发20多个品种规格的系列真空锅炉产品,并被宁夏自治区五个厅局联合发文推广;真空锅炉荣获“第八十五届巴黎世界发明博览会特别奖”、“第八届全国发明博览会金奖”、“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等。

1995~1996 主持研发的真空锅炉系列产品被列入“国家级科研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国家级最佳环保实用技术推广项目”、“国家级新产品”、“宁夏名牌产品”等;向核工业西北地勘局、邯郸康城煤矿等单位转让真空锅炉生产技术,并得到中国核工业总公司300万元经费支持。

1997~1998 主持承担国家计委“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项目,并获1200万元经费支持;真空锅炉项目获上海浦东发展集团社会事业发展投资公司400万元投资支持;担任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促进会理事、宁夏自治区工商联常委、宁夏青联常委、宁夏青年科技工作者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宁夏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宁夏环保产业协会常务理事等。

1998~1999 承担宁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主持开发成功水介质、有机介质真空相变石油加热炉,并转让中石油所属多家企业。

2000~2002 真空相变石油加热炉获上市公司大元股份1000万元投资;以专利技术合作方式,先后许可大庆油田、中石油管道局、中油现代等国内十多家油田及石油设备生产企业生产;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开始在全系统推广使用相变加热炉,目前已成为我国油气集输主导产品。

2003.9~2005.7 在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并研究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以及多相流弹簧扰流子强化传热技术。

2004.2 担任GB/T21434-2008《相变锅炉》和GB/T21435-2008《相变加热炉》两部国家标准联合工作组组长,并主持起草该两项标准。

2004.8 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除继续兼任三新集团总工程师外,辞去三新集团及其所属子公司董事长、集团党委书记等职务,专心在高校工作和学习。

2005.3 主持宁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成功研究开发国内外首台双相变锅炉(冷凝式相变锅炉)及其配套“烟蒸汽冷凝器”,并成功应用。

2006.4 考取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陈学俊院士博士研究生,并在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超临界水制氢、太阳能利用等方向的研究。

2007.9 担任“西安交通大学三新热工环保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并协助指导超临界水制氢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2008.4 担任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首届“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锅炉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2/SC1)委员,并于2016年连任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2008.5 参与研究并主持实施“超临界水太阳能耦合制氢”国家“863计划”项目(项目组副组长)中试装置建设,国拨纵向经费450万元。

2008.6 兼任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可再生能源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并在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镁基技术研究团队,开展镁及镁合金储氢以及原镁冶炼技术研究。同年,开始独立指导培养镁冶金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3名。

2010.7 宁夏三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所属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及股权转让,辞去兼任的三新集团及其子公司所有职务。

2010.10 成功申报“新一代相变石油加热炉的研发与产业化”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得到750万元纵向经费支持。

2012.9 主持研发的“复式竖罐”原镁冶炼技术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得到600万元纵向经费支持。

2014.6 主持研发的“复式竖罐”原镁冶炼技术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重点节能减排技术目录”。

2015.3 调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门从事“镁基技术与材料”研究。

2015.6 博士论文“新型硅热法炼镁理论与实验研究以及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通过答辩,取得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工学博士学位。

2015.9 开始在郑州大学筹建镁基技术与材料研究团队并进行实验研究平台建设。现为郑州大学特聘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博士生导师,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教授,学科方向带头人,镁基技术与材料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

(1)有色金属热法冶金:短流程绿色镁冶金技术工艺研究。

(2)材料冶金物理化学:非线性化学动力学理论研究。

(3)物理化学基础理论:多维时间与运动分形论研究。

主要学术及技术专长

在热法镁冶炼及催化冶金、工程热物理、物理化学动力学以及基础前沿科学领域,具有相互融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工作基础,取得多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长期从事短流程绿色镁冶金、油气水多相混输、强化传热、固相化学反应等技术研发工作,具有深厚的工程技术背景,擅长基于基础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取得多项具有显著工程化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工艺和大型装备研发成果。

科研团队:

  本团队现有研究开发人员10多名,由正副教授、博士等教学、科研人员,以及中高级工程师等技术开发、设计人员组成。

团队主要成员:孙玉福教授、陈喜平教授、王成铎副教授、杜江副教授、刘金辉副教授、杨沛胥高级工程师、张伟东工程师、张泽学工程师、刘刚工程师、周寿山工程师等。

目前在研主要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镁合金变形加工材制造技术”项目“原镁纯净化技术与装备”专题(编号2016YFB0301101,经费100万元);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镁/铝合金高品质铸件制备技术”项目“高纯净镁金属材料制备”专题(编号2016YFB0301001,经费76万元);

(3)郑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编号25123240001/25132210968,经费2000万);

(4)“多维时间与运动分形论”基础理论研究(自选课题);

(5)催化剂热法炼镁及催化冶金理论和技术研究(自选课题)。

主要奖励及荣誉

(1)中国科协第二届“金牛奖”先进个人二等奖(中国科协,1991年);

(2)宁夏青年科技奖(自治区科协,1992年);

(3)中国青年优秀环保企业家(共青团中央、国家环保局、全国青联,1994年);

(4)宁夏十大***科技标兵(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劳动人事厅、自治区团委、自治区青联,1995年);

(5)宁夏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人民政府,1995年);

(6)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奖(共青团中央、国家科委、全国青联,1996年);

(7)优秀民营科技实业家(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1996年);

(8)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1996年);

(9)宁夏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自治区“313人才工程”领导小组、劳动人事厅,1997年);

(10)宁夏十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劳动人事厅、自治区团委、自治区青联,1997年);

(11)国务院***(国务院,2002年);

(12)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三,陕西省人民政府,2008年);

(13)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四,国务院,2009年)。

论文、著作、专利

  先后发表SCI及EI等论文3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申请专利5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0多项),基本全部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累计已产生数十亿元以上经济效益。